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我们进步的基础,3D打印技术不仅将新的工具制造推向更精准更便捷,还能拓展设计和制造新工具的想象空间。2013年,江桂斌院士最早提出将3D打印的理念应用到环境科学研究中,充分发挥3D打印技术的优势来促进环境科学实验的开展,并系统地探索3D打印在本领域潜在的应用前景、形成可能的研究方向;在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下,于2014年成立了3D打印工作室。目前工作室提供的服务和合作不仅限于实验装置及器件3D模型的设计与定制、3D打印加工及打印装置相关性能测试及技术咨询等;更希望通过学科的交叉融合、创造性的思维和设计及精准构型形成新的科学研究增长点。
目前工作室初步建成三个研究平台,分别位于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学院(杭州),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武汉),并在筹建两个新研究平台,旨在形成分散式设计、加工的新理念。工作室现拥有包括双光子微纳打印、电化学沉积、光固化、熔融沉积、粉末烧结和生物打印等多种类型的打印机共17台,打印精度最高可达百纳米级,打印尺寸范围覆盖微纳米到几十厘米,现阶段可打印材料包括多种金属(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等金属)、光固化树脂(常规树脂、耐高温树脂、高强度树脂、弹性树脂等)、尼龙粉末、聚氨酯等材料以及自行研发的功能性打印材料,工作室拥有配套的材料前处理及打印后处理设备和耗材,仪器设备资产累计约1600万元人民币。
3D打印工作室已形成了从设计、加工到性能测试的完整技术链条,自成立以来积极从个性化分析装置器件的快速设计、制造和迭代优化,功能化打印材料的研发以及装置的功能化等方向开展了大量探索性的研究工作,承担相关科研项目6项,在ES&T, ES&T Letters, Anal. Chem., Chem. Commu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2篇,申请国家专利25项,已授权国家专利12项,实现成果转化1项。
3D打印工作室欢迎国内外同行在科研和应用方面开展合作!

     招聘启事